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炮灰婆婆的人生(快穿) 第171节 (第3/3页)
散了那份寒意。柳纭娘勉力坐起身子,费了半天劲挪下床到床的对面推开了窗户。 只这么几步路,她已折腾得满头大汗。 窗推开,余梅花正在院子角落里的井水旁洗衣,边上也有两个年轻妇人,有一个肚子高高隆起,应该是有了身孕。 余梅花振振有词:“不干,我娘病着呢,哪怕误了庄稼,也要把人照顾好再说……秋收没有粮食,熬一熬就过去了。反正家里没有孩子,我们两个大人怎么吃都行,多种点菜,挖点野菜,实在不行刮点树皮,或是挖点苦蕨根,总能对付过去。” 她说得像真的似的:“我这个人呢,说话不好听。但我就知道一个道理,家里的长辈病了就是头一件大事。你们想啊,这长辈要是没了,该花的银子没花出去,该伺候的事没做到。日后就是想要弥补,都弥补不了。再怎么后悔,就算肠子悔青了,又能如何?” 听得边上两个小媳妇一脸敬佩。肚子平坦的那个是村里余梅花的本家堂妹,也嫁在在村里,一脸感慨道:“梅花姐的这份心胸,实在让人敬佩!” 余梅花笑吟吟:“别夸我了,我都脸红。” 她突然觉得不对,回头看到窗里的人,满眼惊骇,手一抖,衣衫落入盆中,她脱口而出:“娘,你能下地了?” 179.“孝顺”儿媳的婆婆 二 庄户…… 庄户人家的病人, 有好些不肯去看大夫,就在家里苦熬,也有一些就去找赤脚大夫, 更有一些就拿偏方自己找点药熬着吃。 至于病人的病情,可粗略的分为三等,最严重就是躺在床上不吃饭不喝水, 那基本就是熬日子, 三五天就要办丧事, 最多熬半个月。还有种就是瘫在床上, 吃饭喝水照旧,这种若是伺候的精心, 多则两三年, 至少也要活几个月。病情最轻, 就是能行动自如。反正,众人潜意识里,瘫在床上最多就是几年的事,但凡是能够在地上转悠的, 那都不算严重,于性命无忧。 看到人还能下地, 边上的两个年轻妇人惊讶之余,都有些欢喜。 “呀, 那李大夫还真是神医。” 腹部隆起的妇人是何氏, 她伸手摸了摸肚子:“对啊, 看来我真得让我娘带我去瞧瞧……之前还有人说, 他能看出腹中的孩子康不康健。” 说起李大夫,余梅花的堂妹余二月笑了:“听说月份大了之后还能看男女,你让他顺便看看呗!” 听着边上两人闲聊, 余梅花回过神来,也不管面前的盆,飞快奔到窗前:“娘,你饿不饿?我以为你要多睡一会儿,饭还没做。”她一脸担忧:“你要是觉得身体重,就赶紧回去躺着,家里的事儿都有我,不用你操心。一会儿饭得了,我给你送过来,就在床上吃。” 又苦口婆心地劝:“别强撑着,家里还有我们呢,该歇就歇着。” 柳纭娘站着,只觉头重脚轻,扶着窗才勉强站稳:“不用管我,你去做饭,我晒晒太阳。” 余梅花顿时又有了主意:“那我把椅子搬到院子里,你先晒会儿。还能陪二月她们说说话。” 说着,又去搬椅子,搬桌子,一通忙碌过后,进门来扶柳纭娘。 这生了病的人,确实不能只躺着,柳纭娘走路费劲,就着她的力道躺在了椅子上。 孟家在廖小草进门时,都能算是镇上的殷实人家,可惜几个病秧子一拖,银子花去了不少,那些年里,廖小草还卖了不少地。 好在孟成礼这几年身子愈发康健,家中的银子不再如流水一般花出去,这才好了点。 但是,几十亩地只剩下了八亩多,遇上年景不好,还不一定够一家人嚼用。总之,家中不再殷实,日子只够温饱罢了。 于是,廖小草将镇上的宅子租了出去,带着夫妻二人回到村里。 当年孟家夫妻还想老了之后回村里住,便买下了一间宅院,院子里还打了一口井。本来是想闲暇时回来小住,如今却成了廖家的退路。 廖小草搬回村里才五六年,多亏了这口井,和村里人相处得还算不错。 不愿意去村口打水的人,都可以到这来挑。 余梅花将人安顿好,又急忙去了厨房忙活。柳纭娘精神短,晒着太阳又睡了过去。 “娘,该吃饭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