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兴天下_第34章 金山寺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34章 金山寺 (第2/2页)

品不咋地的家伙,不是应该待在安徽老家吗,怎么跑到镇江府来游玩了?徐铮记得很清楚:天启四年,东林党左光斗见吏科都给事中的职位有缺,于是推荐阮大铖上位,因为阮大铖在斗倒“方从哲”之中出了大力气,没料到东林党内部出现内讧,其他人要推荐魏大中,后来阮大铖竟然通过魏忠贤的后门,拿到了吏科都给事中的职位,这下子东林党人可不高兴了,在朝的东林高官对阮大铖施加了强大的压力,阮大铖待不下去,只好去职,然后回安徽老家等待东山再起,这也代表着阮大铖和东林党的彻底决裂,同时也被打上了阉党的烙印。
  徐铮自己找了个空地,也不坐下,只是站直身体,独自欣赏江上风景。这个时候的江水清的多,不似后世,浑浊的快赶上黄河了。江面上不时的船来船往,大的小的,长的短的,扯着帆的,摇着桨的,一片繁忙景色。脚下江水发出汩汩的声响,江风袭来,水汽四漫。
  功夫不大,小船在金山边上靠岸,船家搭好跳板,船上众人沿着踏板,走上栈桥。
  走过栈桥,一条蜿蜒山路呈现眼前,两边均是树木,众人沿着山路,边走边谈。徐铮也缀在后面,不慌不忙地走着。耳朵里听着前面三个人的交谈。
  “圆海兄,你觉得此地风景如何?”苏昆生问道。
  阮大铖笑着说道:“此处风景绝佳,层林锁山,曲径通幽,难怪唐人张祜赞曰:树影中流见,钟声两岸闻!不知苏大家以为然否。”
  苏昆生点点头道:“然也然也!远海兄好见识!吾犹记宋人沈梦溪曰:楼台两岸水相连,江南江北镜里天,古之人诚不欺我矣!”
  柳敬亭凑了过来,说道:“两位谈的雅兴,我看着山的滋味还是远远不及长江刀鱼的鲜美!”
  苏昆生笑骂道:“今日方知柳敬亭实乃吃货也!”
  三个人又是一阵大笑。
  徐铮也是莞尔,谁说“吃货”一词是后世才流行的!
  走不多时,众人来到一座寺庙门口。
  正门上楷书两个金光闪闪的大字“金山”。这个时候柳敬亭突然回转身来,跟在后面的徐铮赶紧收住脚步,心说:我靠,差点又撞上了!
  听见柳敬亭笑嘻嘻的说道:“这位小哥,你也是来游玩的吧?”
  徐铮微笑,说道:“府试刚考完,因此出来四处走走!”。
  柳敬亭摇了摇了头,道:“原来竟是个小童生,哈!俗话说大路朝天,各走一边,就算你随我们之后,怎么能说到打扰呢!”
  徐铮拱手说道:“承你贵言了!”
  柳敬亭也拱了拱手,笑着说道:“我看相请不如偶遇,既然有缘,不如一起欣赏欣赏这金山寺如何?”
  徐铮表示同意,于是四个人重新见了礼。进了庙门之后,早有小沙弥过来,领着众人,四处观看。
  现在的金山寺虽然没有后世的规模宏大,但是香火却依然旺盛。几十间院落铺散在金山上,由于山势因故,所有院落都是依山而建,远看着层层叠嶂。在小沙弥的带领下,众人游玩了天王殿,观音阁,七峰亭,慈寿塔;冷泉以及法海洞等。
  到达法海洞的时候,小沙弥介绍说这是法海高僧修行的地方,徐铮见状问道:高僧法海是何许人也?
  没等小沙弥说话,阮大铖得意地说道:“这位小哥有所不知了吧!这金山原来不叫金山,后来唐时有一高僧名曰‘法海’,本为宰相之子,后来却出家为僧,在此处掘土得金,因此才有‘金山’之名!”
  听到这里,徐铮大为兴起,说道:“这法海和尚和白娘子可有什么关联?”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