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22章 他说是就是 (第1/2页)
走在乡村小路上,只见远处炊烟袅袅,近处家家户户门口都蹲着外出玩了一天的鸡和鸭,等着主人回来开门呢。 老人带着林启,来到一处瓦房大院,虽然是大院,却是安安静静。 穿过大门、祠堂和走廊,来到柴房,老人高兴地喊着,“老婆子,大恩人来了!” 就着不怎么亮堂的灯光,林启看见灶台后面站起来一个老阿姨,手里拿着烧火棍,满脸开心地笑着,“好啊好啊,就知道你们回来,锅里正煮着鸡呢!” 老人拿了把椅子,放到地炉前,“坐,先暖和暖和!” 林启坐下,地炉里架着几块大树劈出来的木柴,烧得正旺。 老人出去,一会儿回来了,手里拿着一个相框,“你看,中间这个,就是你爸!” 林启心中忐忑,接过来一看,“老人家,这根本不像啊?您看,这鼻子,这眼睛,连脸型都不一样啊?” 老人揉了揉眼睛,凑近看了看相片,又看了看林启,不禁怀疑起自己来,“真的是不太像啊?” “我就说嘛。”林启把照片还给老人。 老人接过相片,坐在旁边,不敢相信,闭上眼睛,回想来回想去,睁开眼睛,看着林启,“不对,这就是你爸!” 林启满脸疑惑。 “你像你爸,不是长得像,而是那个神情,想当初在金店门口遇见你爸,我要把剩余的医药费还给他作路费的时候,他那神情,跟你在建康大会上的神情一模一样!对,你肯定是他儿子没错!” “什么神情?” 老人想了想,不好意思地笑了笑,“我们没文化,说不出来,但是我可以肯定,他就是你爸!” 林启苦笑,这叫什么事儿,无凭无据就要我认个爹? 老人哪里理会他? 又从口袋里拿出两个小布包,一层一层打开,递给林启,“你看,这就是你爸的那两块玉。” 林启接过来,一块长条形,碧绿碧绿的,一块椭圆形,淡红色,都配着红色小绳。 照片都不能说明问题,这个玉石,更加不能啊! 林启正想着,老阿姨已经把饭菜端上桌,“老头子,招呼恩人吃饭。” 林启一看,就他们仨,于是问道:“老人家,你儿子呢?” “他们都在外地,过完年初六就出去了。快来坐。” 刚坐下,老人夹起一个大鸡腿放到他碗里,“煮得稀烂了,吃吧!” 说完,又把另一个鸡腿、鸡心、鸡肝都夹到他碗里。 林启连忙用手遮住碗口,一个劲地摇头,“不要了不要了,你们吃你们吃……” 老两口哪里理他,又要非得给他夹熏肉熏鱼。 看着桌上盆里盘里还有那么多,林启是打心里惧怕,赶紧吃了鸡心鸡肝啃完鸡腿吃了几口饭,放下筷子,“您两老慢慢吃,我吃饱了……” 老人拿过碗,打了一碗汤,林启一看情况不妙,起身要走,被老人一把拉住,哪里走得了? 只得又连汤带饭喝了一碗,实在不行,起身到地炉边坐下了。 肚子鼓胀鼓胀的,哪里坐得了,只能挺直了腰杆坐着。 没事干,林启又把那两块玉拿起来,翻来覆去地看,看着看着,发现挂绳的小孔上方有字! 凑近火光一看,绿玉上刻着个“杨”字,红玉上刻着个“赵”字。 对于这个结果,林启是悲大于喜的,喜的是,这个人不是他爸,悲的是,这个人不是他爸。 从内心深处而言,他还是希望能家人团聚,可是,这似乎不太可能。 一脸茫然,坐着烤火。 老人吃完饭,坐了过来,“恩人,想你爸呢?” 林启心头一颤,把玉递给他,“老人家,这上面有字,一个刻着杨字,一个刻着赵字,可是我姓林啊……” 老两口接过玉,按着林启指的位置,看了又看,只能看清有个字影,却看不清到底是什么字。 老人把手一伸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