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100节 (第2/3页)
,那也一定有着比较长远的好处。 进入夏日,天一下子就热了起来,大靖朝中北部的许多地方,已经连续有一个月没有下雨了。不少农民瞧着这天气都在发愁。 魏钰最近这几日也在愁眉不展的,他想,这大概就是他登基以来,上天给他的第一次考验吧。 这几天,魏钰一直都在查看粮仓储备情况,也几乎每天都召见户部的官员,制定赈灾计划。一旦干旱真的严重,他们得保证这不会有太过严重的影响。 一切都以稳定为前提。 过了两天,倒是降了一些雨,不过接下来又是一阵干旱天。 到了此时,就算粮食不绝收,欠收也几乎就是肯定的了。 不过好在,因为红薯等作物的普及,现在大靖百姓的家里几乎都晒着红薯干,屯着玉米粉,因为这些东西家家户户都有,而且当主食也挺好吃的,所以家里粮食也存了一点下来。 若当真有干旱,百姓们的心里,其实并没有那么慌张的。 这大概就是手中有粮,心中不慌吧。 中部地区的干旱,比他们想象的还要严重一些。朝廷也组织了赈灾,不过所花费的钱财和粮食,却比户部计算的要少许多。 皇上对此也是感慨良多。当初在杨河村的时候,他也是见证过红薯的种植和成长的,那么一块东西,却能够拯救这么多的生命。 一想到红薯,他便想起了如今还在辽东的谢辞渊,“最近,有辽东那边的折子吗?” “回皇上,没有。” 不过等到今秋的时候,辽东那边的税收也就该收上来了,到时候从税收上也能看出那边究竟是个什么情况。 京城这些天同样十分忙碌,上次那些来打秋风的藩属国过来之后,很是见识了一番□□上国的美丽富饶。关键是,这边的许多东西,对于他们而言,都有大用处。 而且,对于那些来这边的皇室中人来说,大靖的普通百姓都能够用的东西,他们皇室却都没有,这是一种耻辱。所以,像是玻璃、津砖等东西,就算没有别的大用处,他们皇室也必须采购。 那些玻璃制品,一个个的更是美轮美奂,他们真的都想要。 打从他们离开之后,陆陆续续便来了许多订单。 没有在大靖占到便宜的他们十分气愤,回去的路上,几个藩属国的人都打算的特别好,表面上还是要恭敬一些,可是背地里怎么样就还是他们说了算。尤其是想要让他们掏银子买东西,那绝对不可能!没有占到大靖的便宜,对于他们来说,这已经是吃了大大的亏了,再让他们出银子,让大靖赚他们的钱,那会让他们心痛如绞的。 可是,见识过那些东西的人,回去之后心里还是会想。 果然,没过多久,大靖的工部和户部以及理藩院的人,都收到了不少藩属国的采购请求。尤其是玻璃和玻璃制品,是他们采购量最大的。 魏钰一开始觉得,红薯这一类的东西,才是他们需要大量采购的,没有想到,结果会是这个样子的。 红薯、玉米、土豆乃至于棉花,这些都对民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可是藩属国的皇室和精挑细选出来的使者,竟然都视若无睹? 其实,倒是魏钰想差了。 这种东西,他们当然也是想要弄回去种植的。可是他们的地方,种东西十分不易。既然是大靖有而他们没有的东西,那也许这东西本身就十分难种植吧。 他们压根就没有想过,还可以把东西引进过去。 也有两个国家采购了红薯和玉米以及玉米粉,他们只是觉得这是一种可以填肚子的粮食,而且还比大米便宜许多,所以才会采买的。至于引进,他们没有想过。 不过仅仅是玻璃津砖等东西,也足够魏钰大赚一笔了。 看了户部统计出来的数量,魏钰十分高兴,说道:“从前我们还说他们是弹丸小国,穷山恶水,你看看,这不是挺有钱的吗?” 一些从没有出去过,压根不知道别处是个什么情形的户部官员也惊呆了。 以前还真是错过了许多发财的机会啊。一直抱怨国库不够丰盈,可现在看起来,是他们的思路被局限住了,想的还不够深远。 今上虽然年纪不大,可这番胸襟,一看就是做大事儿的。 大靖内部的这些东西,很多都已经饱和了。像是津砖,买不起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买不起,但是能买的起的人,也不可能年年都买啊。 这东西,只要铺上了,就能管好多年。 原本以为,这津砖的铺子,往后盈利就该少了呢,现在看起来,还是他们将商路拓的不够宽。古有丝绸之路,而现在他们也可以将自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