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重生之九十年代小厂妹 第9节 (第2/4页)
般这个成绩去读高中,都能读到当地的最好高中,最好班级,而能考上大学的机率相当高。哪怕这个时候大学还没有扩招。 ??而简书枚所在的县城中学是本省有名的高中,本省又是有名的高考大省,所以县中的教学质量也很不错,每年都有人考上国家一流大学--清北的,而考上普遍大学的更不在少数。 ??如果她去上了这所高中,以她读书的认真劲和聪明劲,不说考一流的大学,考个普遍的大学,基本不成问题。而那时候对于她选择去读中专,教师也觉得很可惜,甚至劝说过,希望她去读高中,以后去读大学。 ??想想这些,简书枚都只能苦笑。其实她如果上高中,真不用花家里几个钱。反正学费全免,再靠点奖学金过日子。 ??第20章 文凭 ??其实提到这件事,简书枚的心情就不好。 ??当时老师也说过,她读高中不需要家里花什么钱,而且孩子读书这么聪明,不读大学太可惜了。 ??可是,父母的意思很明白,家里穷,孩子多,老大必需快点去挣钱。而且当时的中专是包分配工作的,一毕业就能去工作,吃上国家饭呢。 ??这对当时的农村人来说,是件很光宗照耀祖的事情。谁还愿意等到再多读三年再考大学呢。要是考不上,不是白读了三年。再者又或者考上了,哪来的钱去读呢?大学也还得读几年呢,这又是一大笔开销。 ??“哎,你们那边农村很穷吗?很多人上不起学?”方博洋问。 ??“穷肯定是穷的。但也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穷。其实我们那个地方,日子还是能过的,因为田还比较多,家家户户种大几亩田甚至上十亩的田,种两季水稻,还种菜籽和棉花,再养点鸡鸭猪,累是很累的。但还不致于穷到一贫如洗。可读书一般就是男孩子读的多一点,女孩子大部分小学都难得念完。” ??这个时代,种田要交税的,农民收了粮就去粮食收购站卖,拿到钱再去交税和交提留款,剩下的才是口粮。如果还有多的粮食,才能卖掉去买东西。有些人连口粮都不够呢,哪里还有钱去给孩子上学交学费呢。再者一年到头一家人的开销全靠卖粮的钱呢。比如买盐,酱油牙膏洗衣粉肥皂类。 ??要知道,那时候的农村孩子,上到初中的男孩子都不多了,就更别提女孩子了。大部分女孩子就读个小学,甚至小学都不读完,就在家里干活了。别看当时的学费只是十几元,可是作为年收入也就几百元的农村人来说,真拿不出来这个学费,何况除了学费,平时还得买笔买本子吧。 ??再说了,十多岁的孩子,在家里也能干很多活,比如带弟弟妹妹,比如做家务事,就是下田,也能帮着干不少农活了。 ??他们家的四个孩子,弟弟是老三,年纪相对小,而且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子,他真没干过这些活,最多就是干过放牛的活。那也是因为放牛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出去。 ??农村家庭,如果家里有年纪相当的男孩子,一般都是男孩子去放牛。毕竟放牛相对轻松好玩,女孩子就要去割猪菜,和干其他的活儿。像简书枚这样的长女,十个有九个半就没读过书,她能读到中专,就是因为老考第一名,学校不肯放人,并且还一直在补贴她。 ??她记得她们村,乃至她们大队,她们乡,都没几个女孩子读完了初中的。她读初中时,班上的女同学全部是镇上工作人员家的孩子,而且一个班也就五个女生而已。 ??也就是因为看到这些事实,也知道家里确实穷,简书枚才会在父母的要求下同意上中专的。不过如果她是男孩子,估计父母就算砸锅卖铁也会供她上高中,上大学的。 ??这个时候,农村女孩子上学的真很少。 ??农村女孩子上学的多起来,还是因为独生子女计划政策。 ??虽然农村是一孩子半政策,也就是说头胎生女儿的,隔五年后可以再生一胎。这就是所谓的一孩半政策,听听多么恶心啊。一孩半,等于头胎女儿算半个孩子。但毕竟家里孩子少了,女儿也跟着受宠起来了,读书的就多了起来。 ??虽然重男轻女依旧很突出,但不得不说独生子女时代,女孩子的地位和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了。 ??等到农村基本是一女一子,又或者两女时,女孩子读书的变多了。在简书枚弟弟和小妹读书的时候,村子里的女孩子也都去读书,大学生也多了起来。 ??听到她讲的这些事,方博洋长叹了一声,说:“我国重男轻女的思想,也不知道几时才能改变。你这么聪明,没读大学确实可惜了。” ??生活在这个大环境下,方博洋比她更明白女孩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