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成为了道医之后 第639节 (第2/2页)
粱香气。 ??倒也有些许劫难。 ??石猴下山,第一个遇到的便是农人,农人见他长得俊,要将其进献给长官。 ??猴子先天机敏,察觉到伤害之心,很快逃走了。 ??第一学会了防备之心。 ??只是猴子连爬带走,行走在闹市之中,又引得好些人嘲笑,于是很快便学会了直立行走。 ??等着学会自立行走,反而引起许多人注意,耍杂技的戏班子老板便觉得奇货可居,设下陷阱,用新鲜蔬果诱之。 ??小猴子虽然早有防备,但禽兽之智几何?又怎么比得上人。 ??被耍猴人抓住之后,又是一翻驯服折磨:“畜牲就是畜牲,还真把自己变成人了。” ??挨了打,又被拘束上了锁链,每天在街头巷尾表演一些翻跟头,做算术的事,收上几文钱…… ??在这样囚徒般的生活中,小猴子学会了隐忍。 ??终有一日,耍猴人喝醉,石猴偷了钥匙,打开了锁链。 ??本来想着拿锁链勒死刷猴人,但是心中最终还是没有被人世间的“恶”给包裹。 ??却是学会了包容。 ??拿了衣裳鞋靴,小猴把自己假装成了一个流浪的小孩,倒也走了许多地方。 ??最后驻足到了一处乡村学堂旁,隔着窗户,听着里面念着书:“子曰: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……” ??就这么偷听了一段时日,教书先生也发现了他。 ??石猴本以为先生会赶他走,却不想默许他呆着此处,甚至对着学童道:“连猴子都比你们好学!” ??日子渐久,石猴也端坐到了学堂,学会了认字,更学会了狠多道理。 ??但很快学堂的家长们听说有猴子跟着自家娃娃一起上课,纷纷道:“读书人岂能与禽兽为伍?” ??不得已,教书先生对着石猴道:“你是我见过的最机敏好学的学生了,可惜你我缘分已尽,你走吧。” ??石猴斑驳带泪,情感越发丰富,从此学会了感恩,也学会了礼。 ??再次踏上寻仙的路途,也不知道多久,猴儿学会了开口说话,学会了生火做饭。 ??有时候进入佛寺,也想要遇到大德高僧,参禅礼佛,但见枯坐的多,讲法的少,便也离去了。 ??又或者到道观之中,却也只道:“是个灵物。”当做观赏动物看着,纵然开口求仙,也只道法不轻传。 ??就这么兜兜转转,小猴也变成了大猴,但求仙的目标一直放着心中,并没有放弃。 ??…… ??“看我这一试如何?”袁守诚笑道。 ??“不愧是知人事。”李郸道感叹道:“善恶无端,世事无常有常。” ??“此不过黄粱幻境,只是真真假假,虚虚实实。”袁守诚道:“如此学人,只怕省了他数年功夫。” ??李郸道点点头:“只是终究要他自己去体会才好。” ??袁守诚便撤了幻境,猴儿正迷茫,发现自己又回到了多年前下山那个路口。 ??当下发觉不对,大呼道:“神仙,神仙!” ??然而什么也没有找到,只得怅然若失,而第一次生出怨恨心:既然考验我,又怎么不见我,害得我好苦啊。 ??却也重新收拾心情,下了山去了。 ??虽然幻境中经历许多,但到了尘世间,却又都是新的体验。 ??“好俊的猴子!”一个农人感叹道。 ??这让石猴回忆起幻境的经历,开始心生防备。 ??但农人并没有生出要捕捉的想法。 ??等着行走街市,却也只是引得些孩子追逐打闹,并没有人嘲笑他不会走路。 ??因为在人的心中,猴子就是猴子了。 ??很快幻境之中经历的事情,小猴子又都真实的经历了一遍,但学堂老师并没有让他进学堂。 ??因为猴性顽劣,怕伤着学生。 ??小石猴也没有被刷猴人捉住…… ??一路真实的颠沛流离,风餐露宿,这回或许是太过现实,这些市井气息而动摇了小石猴的求道之心。 ??饥饿,孤独,不被理解,乃至于死亡…… ??“学仙……” ??也访过名山,名山无仙,却全是拜仙的人,也访过洞府,洞府之中荒芜幽暗,也不是另一翻天地。 ??终究到了茫茫大海,乘筏越过汪洋大海,也不过虚妄,一个浪头打下,便落入海中,随着海水飘荡,不知道流落何方。 ??只是等着再次到了岸上,又是一片桃源,下山之时不被自己留恋的桃林,此时仿佛成了最好的归宿。 ??石猴走进桃林,大口大口吃着桃子,眼泪也大滴大滴的流。